欢迎光临江西法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法院,创新机制推动诉源治理

“我们要坚定大方向、大逻辑、大格局,立足实际,将着力点放在诉前调解上,在充分尊重司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创新诉源治理的‘兴宾模式’,积极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廖干豪在谈到诉源治理时说道。 

近年来,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不移推进诉源治理,主动把法院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中,着力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整合诉前调解团队、成立诉调对接工作站、设立金融共享服务站,引进诉讼服务远程柜台、引导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全覆盖,以及全体法官、法助下沉网格融入基层治理,形成“三端共治”的诉源治理新路径,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府院联动  前端共筑“无讼”同心圆 

诉源治理工作不是法院单打独斗,只有充分整合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可真正实现将矛盾纠纷“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兴宾区法院采取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共享服务站”,安装诉源治理终端机,联接综治视联网,设立“24小时诉讼服务工作站”等措施,如兴宾区迎宾社区“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缤纷社区法官工作室、政和社区“共享服务站”等,让法官变身社区法治指导员,尽可能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 

为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最前端,兴宾区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因地施策,制定了《兴宾区法院关于开展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兴宾区法院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源头预防、诉前化解、诉中止息、诉后治理“四道防线”。 

2023年初,兴宾区法院选派24名法官干警下沉兴宾区各乡镇(街道),依托基层“网格”,靠前提供法律咨询、指导调解、普法宣传等服务,形成“法院+网格”预防机制。 

针对类案占比较多的金融类纠纷,兴宾区法院强化部门联动“共建圈”,与财政、银保监、司法三个部门联合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形成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除此之外,还有“法院+妇联”、法院+人社”、“法院+交警”、“法院+学校”…… 

“法院+”府院联动机制打通了诉源治理措施不落地、联动不畅通的关键点,形成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行业组织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大格局”。 

多元协动  中端织密“止讼”防护网 

“诉前调解省心、省时、省钱。” 

“那我应该到哪里调解,去了找谁?” 

…… 

在兴宾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事人经常会这样问。经工作人员征求当事人意见获得同意后,便将当事人引入诉前调解快速通道。 

该院诉前调解实行“线上+线下”双向驱动,线上,依托新视云平台,在甄别案件情况后,通过线上立案进入法院内网系统,由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委派调解员进行调解,当事人也可以自行通过诉讼服务远程柜台申请在线调解。线下,依托退休法官工作室和“勇哥”调解室,由资深法官在2个工作日内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当场进行司法确认。 

黄某想上涨土地租金,与侨胞刘某引发场地租赁合同纠纷,刘某随即找到兴宾区新侨社区“法官工作室”,了解案情后,法官联合社区侨胞“三员”对案件进行调解并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这是该院诉前化解涉侨纠纷的一个缩影。 

李某因未做好闭水管理导致厨房渗水,造成楼下张某房屋墙体、酒柜等物品损坏……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在兴宾区政和社区,通过诉调对接工作站成功化解,调解协议在线进行了司法确认,这是法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通过智慧集成的又一“杰作”。 

而化解纠纷的阵地远不止于城区社区,职能触角还同步延伸至基层法庭,覆盖到乡里农家。 

“二位老人三十多年的友情实在难得,我们要记得雪中送炭的情谊,不能忘记自己困难时鼎力相助的手……”该院蒙村法庭法官调解纠纷亦是如鱼得水。 

“眼下正值甘蔗收获的季节,甘蔗款到账后便可把所欠的农资款结清了,大家互相体谅一些对方的难处……”该院凤凰法庭法官用心守护群众的“甜蜜生活”。 

这种场景每天都出现在兴宾区法院各个基层法庭,他们穿梭在法庭与乡村,既是调解员,又是信息员,还是宣传员,在他们心里,化解的不只是家长里短,更修复的是人情冷暖。 

将诉前调解延伸至乡镇村屯,从单打独斗扩大到共建共治共享,兴宾区法院在吸收代表委员、村组乡贤、行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中不断扩宽多元解纷渠道,118名人民调解员、9大行业组织、1名退休老法官和33名法官干警形成了解纷“大智库”。2023年以来,兴宾区法院诉前调解成功3127件,很好地将矛盾化解在诉前,达到了“坐诊一次,规范一片,化解一片”的效果。 

甄别引导、分层过滤、递进调解……他们让群众说事、乡贤说理、法官说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法明理  末端筑牢“息讼”主阵地 

为切实减少“纠纷转诉讼”、“诉讼转执行”、“审执转信访”等程序空转,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兴宾区法院牢固树立“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将诉源治理与立案登记制有机统一于“治理”之中。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依法及时立案。简案由速裁团队快审快结,充分激活小额诉讼一审终审功能,让小额案件“一案了结”;疑难案件转入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进行细查精审,讲清事理、法理、情理,充分发挥定分止争“一槌定音”的作用,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 

判后答疑、巡回审判、法治宣传、风险预警、司法建议、诉源分析……这些举措如今已渐渐融入审判工作日常,有效减少了上诉、执行、信访等“衍生案件”。 

常态化开展诉讼保全、诉前鉴定,兴宾区法院坚持“立审执一体”,将执源治理贯穿执行各环节,对有能力履行、可以履行的被执行人进行耐心劝解,对可调解执行矛盾进行沟通化解,促进形成“自动履行为主,强制履行为辅”的执前监督机制。 

“不立案我的钱怎么要得回来?” 

“我要把他的卡全部冻结,一分也不能少。” 

当事人找到法官,急躁又担心。面对执行难题,执行法官在执行前按照“每案必提醒,每案必分析,每案必督促”的原则,对已经立案的执行案件全程督促关注,加强与基层网格联动,形成“网格+执行”执源治理合力,有效提高执行结案率、执行完毕率。 

“老百姓对法律不懂,程序缺乏了解,导致对案件裁判不满意”,这是信访工作的台账记录。 

为切实做好息讼止分最后一道防线,兴宾区法院建立员额法官全天候信访接待,院领导轮流接访工作机制,实行信访重要事项“初核制度”,对重点案件组织专业团队精准诊断,给来访群众提供专业细致的解释引导。 

行动是最生动的实践。兴宾区法院将继续强化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创新,做好前端预防,中端把控,末端治理,做实诉源治理这篇大文章。(韦志娟)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江西法制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江西法制网 jx.tjxsju.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