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买房讯 1个月内,广州、上海相继发布落户放宽政策,一线城市也“卷”起来了。
上周,微博话题#今年上海应届硕士毕业生直接落户#引发热议,登上热搜。但其实,这已经是上海在6月份第二次宣布放宽落户政策。早在6月7日,上海人社局发布通知,提出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不受社保限制直接落户,降低其落户上海时需要满足的社保要求。
指向精准
上海、广州“因人施策”
具体来看,上海此次放宽落户限制也是有先提条件的,例如:加大世界名校留学人员引进力度。在符合留学人员落户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毕业生,取消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本市工作后即可直接申办落户;对于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毕业生,全职来本市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而针对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是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才可落户。
针对本科应届毕业生,需要是来自沪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及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可申请落户。
同样的,广州也针对本科应届毕业生做出了差异化调整。
2020年12月,广州发布通知对“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且拥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落户政策由“需在广州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放宽至“在广州缴纳社保”即可。
同一时间,广州市人社局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拟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行政区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将学历条件由全日制本科降至全日制大专,对不符合当前广州户籍迁入政策的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学位(单证)以及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人员,也纳入差别化入户的学历条件范围,降低落户门槛,吸引人才进入。
今年6月初,广州花都区官微发布一篇名为《广州:全日制大专生可落户花都从化增城》的公众号文章,其中提出差别化入户政策将率先在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3地进行试点,但文章随后被删除。而2021年广州发改委曾提出在上述三区建立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该项政策未来或将在完善后正式落地实施。
看待人才态度不一
北京放宽,深圳“高冷”
一线城市放宽落户政策,上海并非先例。
北京2021年发布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北京地区高校、京外地区“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办法》还明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本科及以上、“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不占用稀缺的落户指标。
《办法》还将引进的本科生年龄上限从24周岁提升到26周岁,将硕士研究生的年龄上限从27周岁提升到30周岁,将落户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展到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的毕业生。
北京自2017年起实施积分落户政策,每年的落户规模大约在6000人左右,申报人数均在10万+,今年更是超过12万人。在学历加分项中,大专学历加分10.5分、本科加15分、硕士加26分、博士加37分。但随着条件放宽,落户分数线也是水涨船高,由2018年的90.75分涨至2021年的100.88分(2022年分数线暂未公布)。
相比之下,深圳则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正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在中国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中,15-59岁人口占比最高的是深圳,达到79.6%。
深圳的落户政策也是四个一线城市中最宽松的。学历层面,毕业2年及以内的应届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以直接落户;全日制大专35岁以内,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45岁以内的在职人员有至少1个月的深圳社保在缴即可落户。
不过深圳落户限制似乎在收紧。去年5月,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取消目前35岁以内全日制大专毕业生直接入户的政策,但仍未最终落定。
“此类政策也直接使得学历含金量增加,后续会促使更多人报考高校,客观上为后续人口红利增加创造了条件。”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不过除了高质量人才的引入外,还需要考虑如何留住人才。